跳到主要內容
:::

培養孩子從小習慣做家事的12種方法

點閱次數|94次

文/ 黃郁真  圖/Pixabay

 

我們先來看看以往文獻提及從小讓孩子做家事有哪些優點:

 

.責任心:當孩子認知家事是全家人的事,不是「『幫忙』爸媽做家事」,做家事是自己的本分之一,自然會願意主動分擔責任將事情做好,且有助自理能力發展。

 

.自信心:同樣身為家庭的一分子,當孩子完成家事,會感到自己可以做到、能夠幫忙,藉此體會到自己的重要性,也能帶來成就感。

 

.體貼心:家事,不只是一份勞務工作而已。在做家事的過程中,需要觀察、關心周遭事物,從中學會照顧別人、為他人設想,也能親身感受長輩的辛勞。

 

.歸屬感:做家事的付出,能讓孩子對家庭產生深刻的情感連結,認同自己屬於這個家,歷程中的經驗和回憶能為他創造幸福感受,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。

 

.生活力:透過實際操作練習各種不同的家事流程,可以培養邏輯思考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生活技能,進而能照顧自己。

 

.合作力:在家從小養成一起做家事的習慣,不只能學會自我負責、和家人或手足溝通協調、合作;就學後自然能與同儕分工打掃教室;出社會後能和團隊夥伴合力完成任務,態度及能力都無縫接軌。

 

.耐力:各類家事所花費的時間、體力不同,有些甚至瑣碎。透過逐次練習,孩子若能耐心地從頭至尾妥善完成,專注力和毅力也將獲得提升。

 

因為不會所以學習,逐漸累積生活常識和經驗

如果擔憂孩子做家事會有狀況或浪費讀書時間而避免讓他接觸,將剝奪孩子最貼近生活的學習機會;長大後請他一起打理家務也不容易叫得動。美國佛羅里達州就有一對夫妻因為孩子長大後不做家事而以「父母罷工」來因應。反觀,從小參與家事的孩子則有家事心得樂意分享。

 

也曾有家長擔心讓幼兒做家事會不會受傷呢?孩子做家事會發生危險通常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進行和處理,所以需要家長先操作示範,再讓孩子嘗試體驗、累積經驗。我們須提供安全的環境與教導孩子了解哪些東西有危險性,該怎麼分辨和使用。在孩子練習時,從旁耐性陪伴和引導,不要急、慢慢來,直到他熟悉手邊的事務。請盡量不顯露出你的焦慮情緒及叨念,以免孩子受到影響而慌張。

 

還可以依照孩子的年齡選擇適合的家事,觀察孩子的身心發展再逐步進階,藉以降低不適齡的風險。一般來說,越早開始越好,從孩子聽得懂指令就可以簡單的學習,例如一歲時能將尿布丟到垃圾桶,其他適齡的家事清單列舉如下:

 

2~3

摺手帕

整理玩具

吃完飯將湯匙放好

將垃圾丟入垃圾桶

幫忙傳遞重量較輕的東西

 

3~4

練習揀菜、洗水果

為植物澆水

將碗盤放入廚房水槽

摺好的衣物放衣櫃

髒衣物放洗衣籃

 

4~5

收拾碗筷

摺衣服

到信箱拿信

把買來的食物冰到冰箱

準備明天要穿的衣物

 

5~6

擦桌子

換床單

收拾房間

在廚房幫忙簡單的事

準備明天上課用品

 

6歲以上

整理房間

照顧寵物

吸地板

曬衣服

在大人協助下清洗碗盤

 

12個方法帶動幼兒做家事,慢慢示範、多多練習

而遇到孩子不願參與家事的時候怎麼辦?先別心急,大人難免也會有不想做事的時候,請了解孩子不做的原因,是因為沒有變化感到無聊、心情不好、身體不適、想休息......,先表示理解他的狀態,給予時間,等問題減緩了,再賦予家務或陪伴燃起動力。有些家長會自己在一旁滑手機,卻一邊叫孩子做事,小心這可是NG示範喔。可以運用以下的方法,培養孩子日漸將做家事的觀念內化為好習慣:

  1. 藉由學步兒想幫忙的特質順勢發展。
  2. 用有趣的擬人化說法讓幼兒接收,例如「長頸鹿要睡覺了,幫牠找回家的路」。
  3. 重複示範動作讓孩子模仿並給予肯定。
  4. 也可以採用遊戲的方式趣味進行,例如襪子配對、堆高比賽。或是從繪本中建立觀念。
  5. 拆成小步驟,比方這次先學將玩具拿到房間,下次再嘗試放到房間的收納箱裡。
  6. 任務說清楚,例如彼此對整理房間定義不同,可給予步驟:一收玩具、二換床單、三掃地板...
  7. 建立榮譽感,三歲幫忙遞抹布,四歲擦桌子,五歲收拾餐桌......,讓孩子感覺自己長大了,可以勝任進一步的任務。
  8. 以身作則,「我們一起來做、一起幫忙......」,而非「你去做......」的命令口吻,更不要態度強硬。
  9. 建立儀式感,例如參與料理時穿上小圍裙、打掃時用孩子專屬的小掃把。
  10. 當孩子學會後可能對同一件家事感到無聊,可適時換新工作,維持動力。
  11. 兄弟姊妹可定期輪流不同的家事,但可以自己協議是否交換。如能分享做家事的小技巧更好。
  12. 不在孩子面前抱怨做家事很累、做家事是為你好這類的話,一次做不完沒關係,但產生負面觀感就有影響。
     

爸媽先調整自己和找到樂趣,做家事才不會成為孩子眼中的苦差事

孩子許多第一次經驗將影響他對該事情的好惡,在陪伴、引導孩子做家事時,鼓勵、讚美能為他帶來好感;如果做得不如預期,請耐心等待他逐漸上手或者預留時間讓他練習,才不會因為挫折而產生排斥;若堅持以高標準看待,會讓雙方有壓力,引發情緒反彈,最後爸媽可能為了省時或減少善後,還是自己動手做了,孩子也錯過儲備未來生存軟實力的可塑時期。

 

做家事,是讓居家整潔舒適還能親子互動的好時機,爸媽可別讓自己壓力過大了,或因為幼兒暫時的不配合而說出——叫都叫不動、哥哥可以做你為什麼不行、再不去做就怎樣的否定用詞,或是當場氣沖沖地自己跑去做等情緒化行為;請多肯定孩子的一起投入,讓他了解有他參與所以家裡變得舒服又方便!

 

此外,國外學者研究發現,當人有了外在獎勵機制,往往也易失去內在原本自發性的動機。因此,若以集點數或給零用錢的方法驅動孩子做家事,意義就不大同了。我們回歸到做家事的好處是在於讓做家事成為一種日常生活習慣,培養出獨當一面、勤勞的孩子,這才是送給孩子一輩子最值得的禮物。

 

一個有魅力的人往往不失生活能力,有一天當你開始為孩子的作為感到欣慰時,他也會感謝你兒時的家事栽培。

 

圖片來源網址與拍照授權

#做家事 #好處 #培養 #清單 #影響 #責任心


點擊後回到頁面內容頂端